校园嗯啊强行啪啪小说推荐,日韩欧美 a级,13萝自慰喷白浆,亚洲日韩一级a片视频

绿色金融 | 粤港澳绿色金融合作之香港

绿色金融 | 粤港澳绿色金融合作之香港

chenyuru 2025-03-28 实时报价 22 次浏览 0个评论

一、 香港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一)政府多措并举大力支持绿色金融发展

近年来,香港政府实施多项措施支持绿色金融发展:一是推出了绿色金融认证计划,提高了绿色融资的认受性;二是在财政预算案中宣布将启动金额高达1000亿港元绿色债券发行计划;三是启动绿色债券资助计划,向使用香港绿色金融认证计划的合资格绿色债券发行机构提供资助;四是成立“香港绿色金融协会”;五是香港金管局和证监会公布《绿色金融策略框架》,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绿色基准和绿色指引;六是分阶段成立绿色及可持续银行;七是金管局将ESG元素纳入投资债券信贷风险分析,要求管理香港股票组合的外聘投资经理遵守《负责任的拥有权原则》;八是在金管局基建融资促进办公室(IFFO)下成立绿色金融中心,为香港银行及金融业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援及经验分享平台;九是香港品质保证局启动“绿色金融认证计划—ESG基金”,为环境、社会和管治(ESG)基金提供第三方认证服务,进一步推广ESG倡议以引导资金流向绿色及可持续发展用途。

(二)绿色债券市场表现亮眼

2019年,在香港安排和发行绿色债券总额达100亿美元,同比下降9.09%,截至年底累计发行260亿美元。2019年香港绿色债券市场的最大特点是政府的持续支持,特别是首次政府绿色债券。同时,香港绿债市场极具外部资本吸引力,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绿债发行量略有回落,但态势不减。相较于2017年23亿美元的发行规模,2018年香港境内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增长迅猛至110亿美元,2019年虽稍有下降,但是态势不减,发行总额达100亿美元,这足以显现出市场规模扩张速度之快与发展潜力之大。

二是发行主体多元化,首次政府债券、“粤港澳大湾区”主题债券成亮点。2016年香港绿债的发行主体主要为金融机构、政府支持的实体,2017年主要为非金融机构、政府支持的实体,2018年为非金融机构、贷款、政府支持的实体,而2019年扩展为政府、贷款、非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其中,中国工商银行2019年9月16日首次发行“粤港澳大湾区”主题国际绿色债券,发行所募集的资金将主要投放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清洁交通和可再生能源类绿色资产,辐射大湾区内多座城市。同时,香港强大的绿色债券平台、支持性的政府政策、强大的专业知识和投资者基础吸引了许多新发行人进入市场,2019年超过一半(55%)的发行人是香港的首次发行人,足可见其发行主体的多元化。

三是以本币计价的情况呈上升之势。虽然在2018年以美元计价的交易占主导地位(66%),但2019年港元计价大幅上升,5家发行人的8宗交易占交易量的61%均为港元计价。其余的交易是以美元计价的香港特区政府绿色债券。2019年是以当地货币计价的第一年,也是2016年以来仅以两种货币计价的第一年(2016年为美元和人民币)。

四是资金用途多样化,低碳建筑占比61%达历史新高。2019年,根据香港绿色债券发行主体所属行业类别,所募集资金分别投向低碳建筑(61%)、减废回收(8%)、水资源(6%)、交通(6%)、工业(6%)、土地利用(6%)、能源利用(5%)、其他(6%)。

五是绿色债券评估认证等外部审核工作逐年常规化。2018年发行绿债的机构90%都进行了至少一次外部审核与持续的、充分的信息披露,2019年这一比例增至100%,且67%绿债具有第二方意见。同时,香港品质保证局在国家与特区政府的支持下不断完善“认证计划”并落实其他发展计划与措施。

(三)绿色信贷市场发展如雨后春笋

近年来,香港绿色信贷市场也取得了长足发展。2018年3月,香港新世界、信和置业等本地企业推出“绿色融资框架”,并据此获批绿色贷款用于绿色建筑项目。据香港品质保证局信息,除香港本地企业外,越来越多的内地企业也在香港拓展绿色贷款融资项目。此外,香港金融机构发放绿色贷款快于一般贷款增速,部分中资银行绿色贷款约占资产总额的3%-5%。《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中对香港“大湾区绿色金融中心”的定位,将成为香港绿色金融加速发展的新动力,未来香港绿色贷款规模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二、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为香港提供发展契机

(一)绿色金融合作推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一直以来,国家都非常重视并积极促进香港经济社会发展,结合香港自身优势和发展潜力,推出了“深港通”、“沪港通”、“债券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推动内地与香港深化合作,互利共赢。可以说国家的支持对于巩固香港国际金融、贸易、物流中心起了关键作用,也为维持香港繁荣稳定起了重要支撑。但近年来香港经济陷入疲软甚至衰退阶段,这与内地逐渐开放,香港的“中介”地位势微密不可分,同时亦归因于广州、深圳的快速发展逐渐与香港形成竞争关系。如果香港不能坐上国家高速发展的列车,无疑对会进一步被周边国家和地区超越并被进一步边缘化,所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香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规划纲要》指出支持香港打造大湾区绿色金融中心,建设国际认可的绿色债券认证机构。香港拥有高度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和国际化的先发优势,而且是人流、物流、服务流、资金流、信息流最融通地区,这些都是湾区中内地城市所不具有的。香港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抓住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这一重大机遇,积极践行绿色金融合作,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二)绿色金融合作助力香港提升国际影响力

绿色金融 | 粤港澳绿色金融合作之香港

近年来,绿色金融在全球继续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在G20等国际力量的推动下,更多国家和地区推出了自己绿色金融路线图或政策措施。在市场层面,各种绿色金融产品、工具不断涌现并迅速成长。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发行国之一,而香港作为中国独有的连通国际和内地投资者的双向投融资平台,可在全球绿色浪潮中扮演积极和重要的角色。香港理应把握机遇,充分发挥国际金融中心的角色,在绿色产品快速发展的契机下,发展成为全球的绿色金融枢纽,进一步提升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形象及影响力。

(三)绿色金融合作支持香港经济可持续发展

香港空气污染严重,政府每年因污染治理要承担昂贵的支出。此外,受自然环境的限制,香港自然资源匮乏,淡水超过60%需要广东省供给,不断增加的人口压力使土地资源供应也日益紧张。巨大的环境压力使得香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

以固废为例,目前,香港完全依赖堆填区处置都市固体废物,由于过去几十年废物量大幅增加,现有的堆填区将在数年内饱和。为缩减废物体积并尽量回收资源,香港特区政府于2013年颁布了《香港资源循环蓝图2013-2022》,阐述了废物管理的整体策略、具体目标、政策措施和行动时间表,提出采用各类新速增长。“转废为能技术”的解决方案,这就需要推广运用绿色科技就是重要手段之一。面对庞大的减废回收市场和紧迫的减废目标,金融机构将大有可为。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而绿色金融是为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及高效利用经济活动,所提供的资金融通、风险管理等一系列金融解决方案。要将香港建设成为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小、资源和能源消耗少、可再生循环利用比例高的生态优良的宜居城市,亟需绿色金融合作的支撑。

三、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中香港的角色与定位探讨

(一)绿色金融离岸、在岸业务一体化中心

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的人民币离岸市场,拥有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资金池,处理了全球约70%的离岸人民币支付交易,其离岸人民币市场仍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保持领先的地位。近年香港已经成为内地企业重要的融资管道。2019年内地企业发行的美元债超23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在香港发行。香港可通过开拓绿色融资市场,帮助内地企业筹集资金,推进内地经济绿色转型发展。通过各城市的协调合作,充分发挥香港的世界最大人民币离岸市场优势,加快促进金融的互联互通,使大湾区内的支付和结算更加便利。

(二)绿色资产管理中心

自香港回归以来,资产管理市场蓬勃发展。根据香港证监会的调查,至2018年年底,香港基金管理业务管理的资产总额达23.955万亿港元,资产管理业公司数量5年间增加超过50%,管理的非房地产基金管理业务资产中近7七成来自非本地投资者。这显示出香港特区清晰而具竞争力的税务环境、资本流动自由、适当的法律及监管框架、成熟的投资平台、多元化的产品选择及股票、债券、基金市场交易互联互通的机制等,极大地吸引了国际投资者及国际和内地资产管理公司来港经营其核心资产管理业务。同时,随着绿色金融的定义深入人心以及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逐渐渗入投资者的理念,在香港资产管理市场的强有力的支撑下,大力宣传绿色投资概念,将香港打造成大湾区的绿色资产管理中心为大湾区绿色金融的发展再添生机。

(三)绿色债券募集、交易和认证中心

绿色金融 | 粤港澳绿色金融合作之香港

随着中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迅速增加,境内企业到香港发行绿色债券数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在国家政策方面,2018年3月发布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关于支持香港全面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安排》提出,要推动香港发展绿色债券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中资机构为“一带一路”相关的绿色项目在香港平台发债集资。相信在政府的带动下,投资者的支持下,香港作为绿色债券募集、交易和认证中心会带动大湾区绿色金融蓬勃发展。

(四)绿色金融国际交流中心

香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一直以来都聚集了大量的金融人才和资本资源,且在最近成立的香港绿色金融协会在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力。发挥香港国际化大都市以及世界金融中心的优势地位,依托新近成立的香港绿色金融协会在业内的影响力,可以香港为中心定期举行国际金融研讨会或论坛,使行业内的各专家学者有机会互相交流绿色金融方面的经验和想法,介绍粤港澳大湾区就绿色金融的相关优惠政策,进而吸引国内外投资者在大湾区进行投资。

四、政策与建议

(一)致力打造国际绿色金融中心

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在标准规范和监管制度等方面更加完善,也与西方国家更为接近。因此,应充分发挥大湾区核心城市的特点,充分借鉴伦交所和卢交所的成熟经验,积极开展跨境绿色合作,特别是助推大湾区内地企业率先对接国际绿色债券市场。此外,联交所和深交所应大力推广社会责任理念,并通过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促进国际资本在香港市场投资绿色债券,并通过深港通、债券通投资内地绿色债券,为香港成为绿色金融中心聚集资本力量。

(二)创新和提供多样化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香港作为全球领先的金融中心之一,应利用自身比较优势,依托完善的法律制度、成熟的资本市场、稳健的基础设施,创新并丰富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将绿色金融的服务对象从香港延伸至大湾区、内地其他省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更大范围,为国际发行人提供绿色资金、环境影响评估、绿色项目审查与认证等专业技术及服务。

(三)防范跨境金融风险

《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强调要加强粤港澳金融监管合作,建立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监管协调沟通机制,加强三地金融监管交流;建立和完善金融风险预警、防范和化解体系,早识别、早预警、早处置;加强粤港澳金融消费权益保护。香港监管国际化程度高,监管经验更加丰富完备,大湾区内金融监管部门可以借鉴香港成熟的业务管理模式进行合作与试点加快研究构建有利于三地绿色金融发展的自律机制。

(四)推动绿色金融相关标准制定与实施领域的合作

目前,大湾区没有形成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香港政府以香港品质保证局“绿色金融认证计划”为基础的执行标准,而且内容与内地现行的行业规范也存在不一致,涉及到具体业务上往往会存在认定和对接的冲突,影响了市场主体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合作。要发挥香港接轨国际标准的优势,加快构建既符合当前国情又对标国际的绿色金融系列标准。

绿色金融 | 粤港澳绿色金融合作之香港

(五)重视绿色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与交流

充分利用大湾区学术资源优势,加快推动绿色金融领域相关学科设置和三地绿色金融专业人才的联合培养;积极支持通过多种措施,多渠道吸引境内外优秀人才加入到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领域。香港作为连通内地与国际的桥梁,应更加积极主动的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包括与智库合作、举办论坛等。

(六)建立起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2020年第一季度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同比下跌8.9%,有记录以来的单季度最大跌幅。流行性病毒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构成巨大威胁,而研究显示突发群体性公共卫生事件与环境气候高度正相关。当灾难来临时,没有人是“孤岛”,香港应积极加入到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队列中,推动大湾区建立起应对气候变化机制、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

本文核心部分参考中财绿金院2018年研究报告《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合作》。

作者:

张广逍 中央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

马雪瑶 中央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

研究指导:

转载请注明来自金华市宝吉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标题:《绿色金融 | 粤港澳绿色金融合作之香港》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