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余娜
初夏时节,河北沧州黄骅港煤炭港区海风阵阵,不时有货轮鸣笛通过,来自晋北的运煤专列陆续抵达港口。
煤炭抵达港区后,经过“翻、堆、取、装”四大程序,从不远处的筒仓通过输送皮带机到达装船机,随后被装入各个船舱。翻车机底层精准洒水、皮带机智能清洗、曲线溜槽及新式裙板密封、堆场智能补水……各种大型作业设备,由设定好的系统程序自动操控。
以黄骅港为中转枢纽,来自晋、陕、蒙地区的优质煤炭,通过朔黄铁路由西向东运送至黄骅港,再由陆运转为海运,通过船队,驶向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至此,煤炭的长距离调配运输完成闭环。
黄骅港是陕西、内蒙煤炭外运陆运距离最短的港口,是国家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第一大下水港。作为我国最大煤炭下水港,黄骅港年均煤炭下水量超2亿吨,占北方煤炭下水总量约30%。开港23年以来,黄骅港累计完成煤炭下水量超28亿吨,煤炭下水量连续5年稳居全国首位。
国能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黄骅港务”)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金刚表示,“十四五”期间黄骅港将再增4个煤炭泊位,届时煤炭吞吐能力将达到2.7亿吨/年。
昔日的“煤黑子”缘何摇身一变成了如今的“绿色大港”?以绿色低碳、数字化、智能化为代表的新技术如何在黄骅港深度落地?5月6日-8日,记者跟随“510中国品牌日?能源产业品牌宣传周”活动一同走进黄骅港,一探究竟。
打造绿色港口 瞄准煤尘、煤污水治理难题
巨大的“O”形转子翻车机张开怀抱,一次“抱”住4节车厢翻转,20秒就将车厢带车轨整体翻转160度左右。随着煤炭倾泻而下进入地下料仓,翻车机两侧喷出细密水雾,迅速抑制翻腾欲起的煤尘。仅仅数秒,320吨细煤就卸载完毕,而作业区外依旧清洁如初。在黄骅港务的翻车机房,记者目睹了网红“煤炭翻车机”的工作现场。
“该翻车机房采用的是O型转子翻车机。一个平台可以同时翻卸4节车厢,一节重80吨,4节即为320吨,这是目前国内效率最高的翻车机系统?!?#29616;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目前都是108节、近万吨的大列,90分钟内即可操作完成。翻车机系统的额定功率是每小时8000吨,年翻卸能力可达到1亿吨。”
瞄准煤尘治理难题,由黄骅港务自主研发的本质长效抑尘技术在翻车机房落地应用。据悉,翻车机表层采用的是干雾抑尘系统,水、气经过高压形成1~10微米的干雾喷射出去,使干物和粉尘在空中结合碰撞再沉降,从而达到抑尘的目的。
黄骅港务是国家能源集团的下属企业,主要负责国家能源集团煤炭的下水外运工作。攻克煤尘治理难题,黄骅港务打出一套抑尘、降尘、集尘的“组合拳”。
记者获悉,在抑尘方面,黄骅港务公司首创煤炭港口“翻卸、堆存、转运、取装”全流程粉尘治理技术体系,研发本质长效抑尘核心关键技术。通过对翻车机底层设备的改造,实现分层洒水、促进煤炭与水均匀混合,确保煤传送过程粉尘浓度降低98%以上,实现了煤粉尘超低排放。
“本质长效抑尘技术是黄骅港务公司煤尘治理的核心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多年困扰煤炭港口粉尘治理的难题,已获得三项国家专利?!?#22269;能黄骅港务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潘攀表示。
通过自主攻关实施以本质长效抑尘技术,堆场智能洒水为代表的成套抑尘方案,从源头杜绝了煤尘产生。目前,黄骅港区总悬浮颗粒物浓度仅为0.078毫克/立方米,不足国标值的十分之一。
煤炭大港要变“绿”,除了要治理好煤尘污染,还要做好节水文章。黄骅港务持续聚焦煤污水治理瓶颈,打出汲水、储水、用水“连环招”。
汲水方面,建设二期、三期、四期煤污水处理站,净化后的含煤污水可直接回用于生产,日利用量可达6600立方米。
储水方面,在全国范围内首创散货港口“两湖三湿地”生态水系,以空闲荒地、垃圾场为基础,投资4000余万元建设水域面积近70万平方米、蓄水能力120万立方米的水系统,实现压舱水、含煤污水及雨水的有效存蓄。
用水方面,构建含水率预测模型,提出不同煤炭在作业及堆存两种模式下的堆垛粉尘控制标准及补水策略,提高了扬尘治理的精细化水平。
“在煤污水处理方面,黄骅港务创新性地提出了‘海绵港口’理念,建设‘两湖三湿地’生态循环水系统,粉尘处置处理车间和三座煤污水处理站,收取压舱水,处理煤污水,收集天上水、工业用水,基本实现自给自足,同时实现了煤污水和雨污水的零排海?!?#29579;金刚透露。
2022年8月,黄骅港煤炭港区被中国港口协会评为“五星级绿色港口”,成为全国唯一入选五星级的专业化干散货类港口。整洁、美丽的港口与蓝天、碧海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沿海经济的生动画卷。
建设智慧港口 加快煤港数字化、智能化改造
在黄骅港务智能运营中心,记者看到,硕大的中控屏幕上,智慧翻车、智慧取料、智慧堆料、智慧装船等全流程数据实现了可视化。
实时数据显示,截至5月7日上午11:14分,黄骅港务计划进港21450万吨煤炭,实际完成7695.4吨;计划出港20930万吨煤炭,实际完成7641.9万吨。
打造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大港,加快煤港的数字化、无人化、智能化改造升级进程,以数字化赋能产业创新,黄骅港务全面推动智慧港口高质量发展。
据潘攀介绍,数字化赋能智慧港口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做好科技创新的战略布局与顶层设计。黄骅港务搭建了四层一体的科技体系,在基础设施、智能生产、智慧运营、绿色低碳、安全管控、战新与未来产业六大领域,进行创新能力建设;并积极推动成果转化,打造绿色智慧港口原创技术策源地,推动中国散货港口高质量发展。
坚持设备自动化,推动发展提速提效提质。专攻煤港发展中的实际问题,黄骅港务完成了“翻、堆、取、装”全流程设备智能化管控?!?#32763;、堆、取、装”四大作业环节里,所有的单机均实现无人化,是世界首个实现全流程设备智能化管控的煤炭港口,为全国干散货港口变革性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密码。
坚持生产智能化,提高生产链效率。通过5G+人工智能,语音装船技术支撑起特殊船型、特殊工况的装船场景,实现了智能装船全场景覆盖。通过设备协同控制——黄骅港务数字孪生可视化系统,压缩了生产辅助时间,降低了流程能耗,增强了峰值卸车能力。黄骅港务还建设了国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散货港口智能生产操作系统,覆盖全工艺类型,全生产环节的生产运营管理系统,为同类散货港口生产提供标准化、通用性智能解决方案。目前已在黄骅港务及泉州电厂实施,未来,有望在其他港口推广应用。
坚持环境智慧化,将智能融入生态建设。通过生态环境智能管控平台,实现了各环境要素全数据连接与设备协同联动智慧化管控。生产用水总量同比缩减14.6%,堆场洒水减少20.5%,翻车机用水降低10.6%。
坚持输出智慧密码,打通科技创新成果行业内复制推广路径。记者获悉,新签订的泉州电厂全流程清洁化项目、泉州电厂全流程智能化项目、石狮电厂圆形堆取料机智能化项目、沧东电厂斗轮机无人值守项目等四个项目,使得黄骅港务成果转化承接项目金额突破5000万元。
“我们坚持科技创新,自立自强,智慧港口建设卓有成效,坚持把科技的命脉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实施了单机创新、流程创新、集成创新,实现了翻堆取装全天候自动化、单机效率、配煤精度、堆存能力大幅提升,成为世界首家全流程智能装船作业的煤炭散货港口?!?#29579;金刚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面对设备核心控制器的安全和断供风险这一难题,黄骅港务正着手谋划工控系统的自主可控。目前,计划选用S8堆料机作为先行试验设备,试验成功后,将以此为蓝本,逐步推进生产设备的自主可控PLC替代,推动整个港口的装备国产化升级。
转载请注明来自金华市宝吉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标题:《全国最大煤炭下水港:绿色加持 智慧赋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