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台新型智能重载电力机车下线
这款八轴制式的“钢铁巨人”,是全球最大功率永磁直驱重载货运电力机车,采用“三大全球首创技术”,单台最大牵引功率可达10400千瓦,相比同轴数电力机车,单趟运量可提升近1200吨,年运量可提升近28万吨。
株洲市委常委、副市长刘亚亮,国家铁路局设备监管司装备监管处处长周星,株洲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刘会才,株洲市石峰区区长石慧彬,国家能源集团科技与信息化部副主任袁明、煤炭与运输产业管理部副主任段宏海、总调度室副主任李瑞俊,国能包神铁路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边利平,国能新朔铁路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志文,国能铁路装备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惠舒清,国能西部铁路公司副总经理王新平,中国铁路广州局株洲机车监造项目部主任刘烨晖,以及株洲轨道交通产业链企业负责人等出席仪式。
嘉宾致辞
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助理康凤伟主持仪式。他表示,倾注各方心血的新型智能重载电力机车是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担当“新质先锋”,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中车株机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巧林在致欢迎辞中表示,新型智能重载电力机车是一台凝聚着30年来精诚合作的智慧结晶,是勇闯重载牵引技术无人区的“新质先锋”,必将为国家能源集团实现战略需求助力加速。
国家铁路局总工程师兼设备监管司司长田军表示,新型机车攻克了高效传动系统、一体化冷却等技术难关,在新一代网络控制、智能驾驶、智能运维等智能化技术应用方面实现突破,是央企之间探寻科技创新合作和改革创新的代表作品。
株洲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恢清表示,新型机车的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轨道交通装备科技创新水平迈上新台阶,开启重载电力机车技术的新纪元。株洲将赋予更多优质资源,营造一流产业生态,共同谱写互惠互利、共进共赢的崭新篇章。
国家能源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杨鹏表示,新型机车研发是国家能源集团与中国中车共同承担的重大攻关任务。这款机车不仅集成先进的牵引传动系统,更在智能化、安全性和性能上实现质的飞跃,将为煤炭运输企业带来更加经济、高效、安全的运输体验。
中国中车副总裁余卫平表示,新型机车是株机公司和国能朔黄铁路公司坚定践行“双碳”行动,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有力举措。中国中车将全面深化与国家能源集团的务实合作,共同探索更多重载列车、智慧铁路、现代物流等领域智慧、绿色解决方案。
项目介绍
国能朔黄铁路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兰力介绍项目情况。在国家铁路局支持下、国家能源集团领导下,朔黄铁路公司与株机公司紧密合作,不断突破,经过4年多精心研发,成功推出这款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智能重载电力机车。
国能朔黄铁路公司科技部经理何宇强作机车技术发布,新型机车具备多项全球首创技术。
——应用全球首创大功率碳化硅变流器,功率密度超过1.8千瓦每千克,如同源源不断供应能量的“血液”,其开关频率可实现500赫兹到2000赫兹大范围动态调节,适应更复杂的线路电网条件,能够满足机车牵引更加顺畅的需求。
——搭载全球首创大转矩永磁牵引电机,这颗强劲的“心脏”相比于既有机车异步牵引电机,转矩由9717牛·米增大至61000牛·米,能直接驱动转向架,与传统齿轮啮合相比,传动效率更高、更环保,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采用全球首创大牵引力直驱转向架,为机车增添了一双灵活有力的“双腿”,通过电机弹性架悬、二系回转阻力等先进技术加持,运动时轮轨间冲击力更小,动力学性能更加优秀。
基于全球首创技术,机车“跑起来”更加轻盈、更加绿色低碳,整车能量转化效率由85%提升至90%,单台机车运营一年可节省约33万度电。同时,机车驱动装置检修周期由120万公里提升至240万公里,实现了“零日常维护”,维护检修更经济。
据中车株机机车系统研发部机车总体设计师陈勇介绍,机车搭载诸多智能化辅助设备:“云-边-端”协同控制智能网络技术,可“一键”完成智能整备工作;自动驾驶系统、集成化操纵台、一体化智慧大屏、人工智能语音交互系统、抬头显示功能、360度全景影像等构成的智能座舱,为司乘人员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操作环境。此外,机车配备动力电池包,可在无电区自备动力行走。
此次新型智能重载电力机车的研制成功是央企强强联合的新成果。30年来,中车株机公司与国家能源集团及所属企业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从直流SS4B机车、自主化的DK2制动机,到"神华号""国能号"八轴和十二轴机车的联合研制,共同实现了单列万吨到3万吨的里程碑式跨越。此次新型智能重载电力机车下线,将助力朔黄铁路重载运力达到全新高度,进一步助推双方在重载运输领域的新发展。
欢迎投稿:[email protected]
转载请注明来自金华市宝吉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标题:《我国首台新型智能重载电力机车下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