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筑底部 渐暖可期!2023中国土地市场年度报告发布!
Part.1/土地市场变动指标一览
Part.2/全国土地市场总览
土地供应——受楼市低迷和土地出让政策影响,土地市场全年低位运行;土地供应持续多年下降,商住均创十年来新低
据不完全统计(下同),2023年全国土地供应持续收缩,全部类型(包括住宅用地、商办用地、工业用地及其他用地,下同)供应8.3万宗,合计规划建筑面积41.0亿平方米,分别同比下降13.6%和19.1%,降幅较2022年扩大明显。
2023年全国土地供应持续收缩,其中住宅用地(包括含住宅的多用途用地,下同)供应2.3万宗,合计规划建筑面积12.5亿平方米,分别同比下降13.8%和23.3%,较2022年降幅收窄,双双创十年来新低;商办用地供应1.5万宗,合计规划建筑面积4.7亿平方米,分别同比下降14.3%和17.6%,较2022年降幅扩大,双双亦创十年来新低。
土地成交——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政府供应大幅减少,土地成交萎缩明显,商住均创十年来新低
2023年全部类型土地成交5.7万宗,合计规划建筑面积29.4亿平方米,分别同比下降21.1%、24.5%,降幅明显;成交率(成交量与供应量之比)分别为68.8%和71.7%,较2022年有所下滑。
2023年住宅用地成交1.3万宗,合计规划建筑面积8.1亿平方米,分别同比下降24.6%、30.7%,较2022年降幅有所扩大;于2019年以来,双双已持续下降4年;成交率分别为59.0%和64.8%,较2022年有所下降;成交量双双创十年来新低。
土地成交——住宅成交楼面单价有所上涨,商办持续下降;成交金额持续萎缩,溢价率双双维持较低水平
从成交楼面单价上看,2023年住宅用地成交楼面单价为3,900元/㎡,较2022年价格水平上涨10.3%;而商办用地成交楼面单价为1,533元/㎡,微降1.8%;受益于优质住宅用地的推出,住宅楼面单价持续走高,而商办用地楼面单价持续下降。
从成交金额上看,2023年全部成交4.19万亿,同比下降22.9%,其中住宅成交金额3.2万亿,同比大幅下降23.6%;商办成交金额5,000亿,同比亦下降23.7%。受土地供应和成交的大幅萎缩,成交金额亦大幅下降。
Part.3/不同城市级别土地市场概况
住宅供应——受整体楼市低迷、土地出让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 各线城市供应量均大幅减少
从供应宗数上看,一线城市供应住宅用地214宗,占比0.9%,同比减少27.5%;二线城市供应住宅用地2,656宗,占比11.6%,同比减少15.3% ;三四五线城市供应住宅用地19,981宗,占比87.4%,同比减少13.4% ;
从供应规划建面上看,一线城市供应住宅用地2,600万㎡,占比2.1%,同比减少23.4%;二线城市供应住宅用地2.24亿㎡,占比17.9%,同比减少22.6% ;三四五线城市供应住宅用地9.99亿㎡,占比80.0%,同比减少23.4% 。
住宅成交——受整体楼市低迷等多重因素和供应量缩减的影响,各线城市成交量均减少三成;政府加大了优质地块的供应,推动了楼面地价的上涨
从成交规划建面上看,一线城市供应住宅用地2,200万㎡,成交率83.6%,同比减少30.0%;二线城市供应住宅用地1.54亿㎡,成交率68.7%,同比减少29.1%;三四五线城市供应住宅用地6.34亿㎡,成交率63.5%,同比减少31.1% 。受整体楼市低迷等多重因素和供应量缩减的影响,各线城市住宅成交规划建面亦同步大幅下滑,减少三成左右。
从成交楼面地价上看,一线城市平均楼面地价23,985元/㎡,同比上涨10.7%,二线城市7,190元/㎡,同比上涨11%,三四五线城市2,408元/㎡,同比上涨8.2%。政府加大了优质地块的供应,推动了楼面地价的上涨。
综合楼面地价涨幅和溢价率表现,一线城市整体表现良好,二线城市略逊一筹,三四五线城市较差
从成交金额上看,一线城市成交金额达5,267亿,同比下降22.5%;二线城市成交金额达11,044亿,同比下降21.3%;三四五线城市成交金额达15,273亿,同比下降25.5%;
从溢价率上看,一线城市住宅溢价率6.8%,较2022年上浮2.3个百分点;二线城市住宅溢价率5.2%,较2022年上浮1.8个百分点;三四五线城市住宅溢价率3.7%,与2022年持平。重点城市限制最高地价出让的条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溢价率的涨幅。
Part.4/重点22城土地市场概况
一、2023年优化完善集中供地政策,全国范围实施分批公开、多次出让制度
2021年确定了重点22城,实行住宅用地集中公告、集中出让政策。
2022年继续执行住宅集中供地政策,供地批次不再局限于三次,大部分城市集中供地四批,个别城市达到五、六批次。
2023年初,据媒体报道,自然资源部于2022年12月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住宅用地供应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国各地市、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推进住宅用地供应信息公开、公开年度住宅用地供地计划和建立拟出让地块清单公布制度等内容。
二、22城整体情况——供应成交双双大幅缩减,流拍率下降、溢价率和楼面单价上涨
2023年,供地宗数方面,22城整体供应住宅用地1,488宗(仅含城区范围,不含纯租赁用地、安置房用地等,下同),同比2022年减少9.2%,较2021年大幅减少35.3%;供地规划建面方面,22城整体供应住宅用地规划建筑面积1.4亿㎡,同比2022年减少15.4%,较2021年大幅减少52.0%;根据《通知》要求,凡商品住房去化周期长、土地流拍率高、市场需求明显不足的城市,应当控制商品住房用地供应规模;其中已供应未竣工住宅用地面积超过近三年平均完成交易量5倍的城市,应当从严压缩计划规模直至暂停供地。因此基于目前房地产市场状况及文件要求,22城整体持续大幅缩减住宅用地供应。
成交宗数方面,22城整体成交住宅用地1,292宗,同比2022年减少10.8%,较2021年大幅减少25.1%;成交规划建面方面,22城整体成交住宅用地规划建筑面积1.2亿㎡,同比2022年减少17.5%,较2021年大幅减少43.6%;成交金额方面,22城整体土地成交金额15,663亿,同比2022年减少12.4%,较2021年大幅减少26.3%;主要由于一方面成交量的下降,另一方面大部分土地均带有限制地价的限制条件。
三、分城市情况——市场状况表现不一,各地因城施策,不同城市表现差异明显
22城分城市来看,由于市场状况表现不一,2023年不同城市土地市场的供应和成交量差异明显。从供应宗数来看,其中成都、杭州、济南供应宗数排前三,合计占比达到四分之一,而供应最少的厦门、深圳和沈阳合计占比仅3.4%。部分城市较去年有所增加,如长春(680%,2022年仅供应5宗)、济南(45.8%)、武汉(35.4%)、天津(18.2%)、苏州(15.8%)、广州(10.3%)、无锡(6.5%),同比减少30%以上的有深圳(-55.3%)、青岛(-52.6%)、合肥(-48.9%)、厦门(-37.9%)、长沙(-34.7%)、上海(-34.5%)。
Part.5/土地市场总结与展望
2023年市场低位运行
2024年稳筑周期底部
渐暖或可期待
全国整体市场:2023年楼市低迷,土地市场低位运行
全年受疫情、楼市低迷、经济放缓和出让政策调整等诸多因素影响,供应持续下降。同时,因房企承受新房销售和融资双重压力、政府供应减少等因素,土地成交大幅萎缩,商住均创十年来新低,成交楼面单价基本与2022年持平,成交金额大幅萎缩,供应量、成交量、溢价率均创十年来最低。整体来看,全年土地市场低位运行。
各线城市市场:各线住宅商办土地市场同步下行,房企拿地仍热衷一二线城市
住宅用地方面:受整体楼市低迷、土地出让政策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 各线城市供应量均大幅减少;同时各线城市成交量均减少三成左右,政府加大了优质地块的供应,推动了楼面地价的上涨;在地价涨幅和溢价率表现方面,一线城市整体表现良好,二线城市略逊一筹,三四五线城市较差。从成交金额降幅和溢价率来看,一二线城市表现不佳,三四五线城市表现相对较好;相对于三四五线来说,房企拿地仍热衷一线和二线城市。
商办用地方面:各线城市供应连续多年缩减,成交量同步下降,成交价格较为稳定,持续缓解商办供过于求的长期问题。
22重点城市市场:全国完善集中供地政策,22城各城因城施策调整土地供应,国央企拿地仍占主流
2023年优化完善集中供地政策,全国范围实施分批公开、多次出让制度。22重点城市整体供应成交双双大幅缩减,流拍率下降、溢价率和楼面单价上涨;各城市市场状况表现不一,因城施策,不同城市表现差异明显。受不同城市的限售价、限地价等因素影响,楼面地价、溢价率、流拍率表现不一。年末多数城市限制条件出让逐步取消,有利于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国央企拿地仍占主流,民企信心逐步恢复,拿地积极性好转。
未来市场展望:2024年继续稳筑周期底部,渐暖或可期待
土地市场与新房销售市场息息相关。
稳与进,破与立,2024年宏观经济政策更加侧重“进”。化解房地产风险仍是2024年重要目标,三支箭支持房企融资政策有望进一步见效,需求端逆周期支持政策有望继续发力,市场修复任重道远。
展望2024年,土地出让政策持续优化,房地产政策端将延续宽松基调,行业供需双向收缩,从短期的市场供需和波动情况看,上半年房地产市场继续筑底整固,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将有积极的表现,或走出周期下行区间,进而在土地市场方面将会有更加积极的表现。除此之外,城市之间的市场分化趋势仍将延续,各城市继续根据自身情况因城施策。
转载请注明来自金华市宝吉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标题:《稳筑底部 渐暖可期!2023中国土地市场年度报告发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