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27日電 春回大地,記者在多地走訪發現,水利建設開年即按下“加速鍵”:國家水網建設步伐加快、防災減災未雨綢繆、河湖生態治理有條不紊……多地群策群力,為推動水利高品質發展提供新動能。
國家水網建設穩步推進
晉陜峽谷,黃河水在深澗奔騰。在黃河山西吉縣段,黃河古賢水利樞紐工程導流洞支洞建設正有序推進。
“我們正在進行爆破掘進作業,保證導流洞支洞于3月中旬全部建設完工?!?#20013;國水電十四局古賢項目黨支部副書記賀大松説。
古賢工程是繼2001年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建成以來,黃河干流上建設的又一控制性骨幹工程。工程全部建成後,將對黃河水沙關係調節起到關鍵作用,極大改善晉陜兩省水源條件,優化區域水資源配置。
展望2025年,多項水利工程建設有序推進,國家水網工程體系更加完善——
在湖北,在建的南水北調中線引江補漢工程將進一步提升北方受水區供水穩定性;在四川,向家壩灌區一期工程有效保障198萬畝耕地灌溉用水;在廣西,環北部灣廣西水資源配置工程將為提升區域水資源承載力奠定基礎……
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設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將按照“系統完備、安全可靠,集約高效、綠色智慧,迴圈通暢、調控有序”要求,聯網、補網、強鏈,全面建設安全韌性現代水網。
水利投資落實到位,是國家水網建設順利推進的保障。水利部規劃計劃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要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進一步鞏固財政資金、金融信貸、社會資本共同發力的水利投融資新格局,持續拓寬投融資渠道。
聚焦防災減災謀劃在先
防範淩汛,是冬春交替時節水利工作的重點之一。隨著氣溫逐步回升,黃河內蒙古河段進入開河期,水利部和地方水利部門全面進入防淩關鍵期工作狀態。
“預測今年開河期氣溫總體偏高,若後期氣溫急劇上升,易形成較大淩汛洪水過程?!?#27700;利部水旱災害防禦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正通過科學精細調度骨幹水庫、強化堤防巡查防守和浮橋棧橋管理,確保黃河防淩和人員安全。
解決眼下隱患要集中發力,預防全年災情更需未雨綢繆。
“要充分認識2025年我國氣候年景總體偏差、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呈多發強發態勢的嚴峻複雜形勢,始終保持高度警惕?!?#22312;水利部近期召開的水旱災害防禦工作會議上,相關負責人這樣提醒。
近日,天津市防洪調度應急指揮平臺完成主體工程建設。該平臺匯聚了全市大部分水庫、堤防、水閘、雨量站、水位站,以及氣象、自然資源等部門共用的約50類數據,基本實現“一屏感知全市水系態勢”。
防災減災,科技是內功?!?#27700;利一號”衛星預計今年汛前投入使用、15.4萬處報汛站點完成建設……基於“天空地水工”一體化監測感知夯基提能行動系列成果,今年汛期水利智慧感知能力將顯著提升。
水利部副部長陳敏表示,將繼續推動數字孿生水利建設,通過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最新資訊技術和水利業務深度融合,為水利治理管理提供前瞻性、科學性、精準性、安全性支撐。
河湖生態復蘇久久為功
瀏陽河畔普跡鎮,近年來發生了這些變化:昔日渾濁的河水變得清澈,沿岸1000米範圍內養殖戶實現退養,河岸上步道嶄新、綠樹成蔭。
“現在好多人來河裏游泳!”看到記者,居民老周挂著笑、心裏美,説話中氣十足。
瀏陽河煥然一新,得益於治理與管理共同發力?!?#25105;們通過源頭控污、集鎮截污、農村減污,狠抓養殖污染治理,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28246;南省瀏陽市普跡鎮黨委書記趙舟飛介紹,“在制度層面,配優配強民間河長,創新實施河長、林長、田長‘三長合一’巡護機制?!?/p>
瀏陽河的生態蝶變,是我國全面推進幸福河湖建設的一個縮影。當前,各地構建以河湖為軸線的高品質發展空間,水質好了、風光美了,也帶動了産業結構調整。
河湖生態環境復蘇,事關民生福祉。據水利部統計,2024年以來,1.4萬公里河流得到有效修復、保護和治理,妨礙河道行洪、侵佔水庫庫容等突出問題得到治理,水域周邊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前不久,京杭大運河2025年全線貫通補水全面啟動。補水計劃持續至6月底,將為華北地區河湖生態增添更多亮色。
以水為筆,美麗中國新畫卷正徐徐鋪展?!?#26032;的一年,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讓越來越多的河流恢復生命、流域重現生機?!?#27700;利部水資源管理司相關負責人説。
新華社記者魏弘毅、徐思鈺、柴婷
转载请注明来自金华市宝吉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标题:《做好助農減災利民“水文章”——全國多地開春治水觀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