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伤是指在工作中由医疗锐器,如注射针、穿刺针等引起的皮肤损伤,是当今医务人员所面临的严重的职业危险因素之一。在发生针刺伤后需要紧急处理,主要包括六个步骤,如挤压、冲洗、消毒、上报、预防、检查等。
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出伤口处血液,可以重复多次进行,但是挤压过程中避免按压受伤部位。
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皮肤,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黏膜。
冲洗后再用75%乙醇或者0.5%碘伏消毒伤口,并用无菌纱布覆盖,保护创面。
需要尽快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同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负责人审核并签名报告医院感染科并核实患者有无血源性传染的情况,医护人员应根据医院标准程序进行追踪处理。
验血以明确有无污染,可预防性使用药物,2天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等。
隔段时间后再检查,以防感染潜伏期长的传染病。
需要注意的是,日后工作中还要特别注意针刺伤的发生,如在进行侵袭性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采用新技术安全型装置,如使用有安全保护装置的注射器、穿刺针等。消除不必要的锐器和针具,如使用适宜的电灼器、钝化工具和U形针具等。
转载请注明来自金华市宝吉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标题:《针刺伤处理的六个步骤》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